你可能对抑郁有些误会

科普·生活 · 2023-04-22
就在半个月前,我确诊了重度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。
然后上周四,我使用药物自杀,未遂。
这是我昨天日记里,作为前情提要的两句话。看似轻飘飘的,实际上十分痛苦。

那天,确诊重度抑郁后,我看着那几盒从省精神病院带回来的“草酸艾司西酞普兰”和“舒肝解郁胶囊”,思考着那些被无数人思考过的问题。

而两周后,我得出了答案。

抑郁障碍根本不是什么无病呻吟,也不是被用来炒作、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工具。

抑郁障碍,是真正的疾病。它是活力的吞噬者,在一步一步地把你拉入深渊。而你周围的其他人,却似乎对此一无所知甚至可能在把你往深渊里推。

等你真正得了抑郁障碍,你才知道以前你对抑郁的理解完全错误,因为它是病理性、生理性的,而不完全是心理的。你会发现媒体一直在误导你,让你认为那些因为抑郁自杀的人是承受能力太差。

因为他们根本不懂抑郁。

如果你深有同感,那么,是时候一起破除他们的误解,把周围人从你康复的阻碍转变为你对抗抑郁的助力了。

如果你没有得抑郁,那么可以把这一篇文章当成科普文来看。我也真心祝你不要得抑郁。

那么,开始吧。

(注:这篇是在躯体化情况写下来的,可能会有点逻辑不清,请见谅。)

到底什么是抑郁障碍?

很多人都有疑惑:我周围的人明明表现得那么开朗、那么活泼乐观,还会激励我前进,为什么他/她却得了抑郁障碍?

我那么爱笑,喜欢安慰人、激励别人不要放弃,为什么我得了?

因为抑郁障碍不是我们认知中的“emo”、“丧”。那些顶多被称为抑郁情绪,而且有些还是网易云音乐上大半夜的无病呻吟。而抑郁障碍,是在抑郁情绪“植根”在意识中超过两周并且躯体化的神经障碍。

(注释:由情绪因素引起的生理病症,在医学上称为躯体化。包括头昏、头晕、头痛、心率加快及突然抽搐等病症)

顺便一提,我很讨厌用“抑郁症”一词,因为那容易让我想起那些借着抑郁障碍的名头,深夜“玉玉”的小鬼头。容忍这些人在互联网上乱发,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于该病的印象,耽误更多本该被拯救的患者。

你玩网络迷因可以,我自己也玩,但是这种迷因太过分了。

就因为这种病看医生,会不会有点大动干戈了?

这让我想到了一个陈年老段子:

我:妈,我腰疼!
妈:瞎说啥呢,小孩子哪来的腰。快去学习!
在这个问题下很合适。许多人(特别是未成年人)都是因为周围人对于这种心理疾病的认知缺乏而耽误了时机。原本只是吃药就能解决的轻度抑郁,结果演化成“带精神病症的重度抑郁和焦虑障碍”。

这时我不得不说自己的经历了。

我自己就是感觉熬不住了,从初三开始多次要求去看心理医生无果,直到半个月前爆发后才被批准去省院看特需门诊。最后量表(SDS 74 分)和脑电波的θ波异常都显示我是重度抑郁和中度焦虑。最后在上周四(即 23 年 4 月 13 日)彻底爆发,吞了 60 片艾司西酞普兰。幸好发现及时,在一个小时内机洗了 20000 mL 的胃……太痛苦了,而且事后看说明书上说吃 2g(200 颗) 都没事,感觉亏大了。

事后想起,我认为假设我初三就去看医生解决这个问题,会不会比现在这种休学状态好得多呢?

你说的这个抑郁障碍,它危险吗?

这不废话吗?不危险我在这里讲什么?

别看着这位抑郁患者在那有说有笑,下一秒 TA 可能就要翻下窗台结束生命。

笑容可爱吗?泪水换的。

谈笑风生的样子潇洒吗?伪装出来的。

许多甚至大多数抑郁障碍患者都是这样,快乐作为生活中的表色,忧郁作为生活中的底色。

谁告诉你抑郁必须要垂头丧气的?抑郁又不是绝症,又不是快乐不起来。

你在跟他们聊天时,他们其实是在按耐住躯体化的痛苦、抑制住自己想要结束一切的心。如果没人的话,他们会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,什么也不想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。

但是,我们却在别人想了断的时候,鼓励他们活下去。真是讽刺啊。

「死にたいなんて言うなよ。」
「不要说想死这种话。」
「諦めないで生きろよ。」
「不要放弃继续活下去。」
そんな歌が正しいなんて馬鹿げてるよな。
说是那样的歌曲才是正确的 实在有够可笑的
実際自分は死んでもよくて
事实上自己死了也无所谓
周りが死んだら悲しくて
身边的人死去却会感到悲伤

周围人的理解也是良药

这句话相信许多病友都有共鸣。身边人或多或少都有些不理解我们。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,抑郁就该时刻哭哭啼啼、垂头丧气。

但事实上,抑郁就像是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,引爆只是时间问题。在“引爆”前,他/她完全跟个没事人一样。

可一旦发作,别人却无法理解,甚至有些人还火上浇油。

“这么脆弱的吗?”

“太幼稚了”

“装的吧”

“不是吧,我还*”*

“那些什么什么量表都是蒙你的”(谁告诉你抑郁只查量表的?)

“别骗我了”

“你那么的人如果有抑郁症那我成什么了?”

*比你苦多了”

如果遇到上述情况,能拉黑的拉黑,能不接触的别接触,没必要费心费力给他们科普。

所以,周围人的理解也是一种良药。

当你感觉心累、疲惫的时候,不妨找一些可以理解你的人。病友也好、家人也好。

找一个能给你加油鼓劲的朋友吧。找一个能在发作时给你力量的朋友吧。

真的好感谢她,她就像是我陷入黑暗时的一束光

真的好感谢她,她就像是我陷入黑暗时的一束光

如果你不幸得了抑郁症,那你将会经历前所未有的绝望,你会发现好像全世界都在和你作对一样。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,没有感觉,整个人空空的,麻木使你疯狂,使你对外界的一丁点刺激都愤怒不已。甚至连抬头看明亮的天空,都觉得是雾蒙蒙的一片。
但父母亲友感受不到你的这些不安和痛苦,他们理解不了,所以都觉得你像个气球一样,一扎就爆。
在确诊抑郁症的这一年里,我将自己包裹起来,不外出,不与人社交,我是真的怕,连走在路上,都刻意遮住手腕,但这样我还是感觉好像身边路过的人都在对自己指指点点。
我听见他们说,“就因为这点小事啊,你丢不丢人。” 是啊,是挺丢人的,每天活的像个疯子一样,堕落到曾经的我都厌恶的样子。 作者:浆糊酥
链接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96021428/answer/2206647273 来源:知乎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我有抑郁,难道就一定要住院吗?
这个必须得遵医嘱。如果医生认为你应该住院,那就去住院。我是因为有自杀企图史才被要求住院的,从这周一开始就在医院躺着,在这里的感觉就像是提前拿到了养老院体验卡一样,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~

躯体化的感受?

别问,也不想说,往知乎上搜一大堆。

论自愈

抑郁障碍是可以自愈的。你没有听错。但先别急着高兴,自愈并不意味着你把病魔摆在那里、视而不见,然后就可以痊愈。自愈,实际上是需要你的心灵“主动出击”,药物为辅、心疗为主。

以下是自愈手段:

消除病耻感。

不要觉得你很脆弱,实际上抑郁障碍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性的问题(虽然只是相较于其它精神疾病而言)。

坚持服药。

这个应该不用多说,加油吧。

坚持锻炼。

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脑内化学物质如「内啡肽」的分泌。这种物质可以使人心情振奋、精神愉悦。

遵从内心,重建自己的生活。

病程中,一个人会暂时失去很多社会功能,但大脑从未停顿思考。
既已陷入人生最低谷,就没有必要粉饰和虚夸,而可以直面内心,用手术刀解剖过去,梳理人生的成败得失。
当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,转机就将到来。

这些方案出自张进的《渡过:抑郁症治愈笔记》。张进老师是一个伟大的人物,不仅想着要“自渡”,还想着要“渡人”,帮助他人与病魔抗击,实乃圣人。R.I.P.

抑郁障碍治疗药物的副作用

先提前说一点,抑郁的治疗药物现在极其安全,就算你吃到撑也到不了致死量(锂盐除外),比如像西酞普兰这样的 5-羟色胺(血清素)再摄取抑制剂吃到撑也只不过是改变血清素的水平罢了。就算你把苯二氮卓类药物(如安定)的初代产物——苯二氮卓吃到理想致死量,医院也能靠早已准备好的氟马西尼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。

所以,吃抑郁治疗药物结束生命?想太多了。

咳咳,扯得有点远了,回归正题吧。

抑郁障碍的治疗药物众所周知是有副作用的,如常见的头疼、恶心什么的。刚开始吃的时候副作用甚至都比躯体化来得还要痛苦。不过与药物逐渐磨合后就会发现副作用逐渐会减退直至消失。

不过不用担心,你服药是为了削弱躯体化的影响,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听起来可怕,但为了康复,都不算什么!更何况副作用还会慢慢减弱。

关于书单
推荐几本我现在在看的书吧。

《你的第一本抑郁自救指南》By 任有病
《抑郁的真相:抑郁症的快乐自然疗法》By Peter Bongiorno(彼得·博吉诺)
《脑、情绪与抑郁》By Edmund T. Rolls(提示: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科普。不包含疗法。)

祝各位康复。也祝各位没有抑郁的不要抑郁,太痛苦了。

最后送大家一首我最喜欢的歌吧,它很形象地描绘了抑郁患者的心境。
​music.163.com/song?id=507795306&userid=3355908491
因为我们,都是被生命所厌恶的人啊。

それでも僕らは必死に生きて
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奋力地活着
命を必死に抱えて生きて
奋力地拥抱着生命活下去
殺してあがいて笑って抱えて
扼杀着 挣扎着 欢笑着 背负着
生きて、生きて、生きて、生きて、生きろ。
活下去、活下去、活下去、活下去、活下去。

本文以 CC-BY-SA 4.0 版权方式发布。

科普 抑郁
Theme Jasmine by Kent Liao